警惕AI培训课成为新的消费“陷阱”
近日,随着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,网络平台上涌现出大量与之相关的培训课程。从基础概念讲解到指令词实战运用,再到赚钱秘籍的探索,这些课程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,让人眼花缭乱。然而,消费者反馈显示,许多课程实际质量参差不齐,不少内容仅仅是公开资料的东拼西凑,并无实际参考价值。消费者纷纷表示,自己花了冤枉钱,掉进了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。
这一现象并非首次出现。此前在ChatGPT、Sora等大模型刚问世时,甚至在区块链、元宇宙等新概念兴起之初,网络上都曾涌现出大量相关培训课程。这些课程往往以高价售卖,但内容质量良莠不齐,导致许多消费者“入坑”受骗。
这种乱象的根源在于一些培训机构或个人利用新技术、新概念的热度,贩卖技术焦虑。他们通过夸大宣传、虚假承诺等手段,将课程包装成通往成功的捷径,以此迷惑对新技术抱有热情与期待的消费者,进而谋取暴利。
这些乱象不仅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,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,更重要的是,削弱了消费者对整个AI网络培训行业的信任。这种信任的缺失,既不利于优质AI培训机构的成长与发展,也不利于AI技术在普通人群中的推广与普及,最终将阻碍全社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进步。
要遏制这一乱象,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。首先,职能部门应完善制度规范,细化行业标准,为AI培训机构提供明确的指导。其次,应强化监管力度,对相关机构、平台和个人进行全方位、严格的监督管理,对夸大宣传、虚假承诺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,让违规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,从而对整个行业起到警示作用。
同时,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在选择AI网络培训课程时,应仔细阅读课程介绍与合同条款,全面了解课程的市场反馈与评价,不可盲目轻信机构或商家的宣传与承诺。
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,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乱象。作为消费者,我们需要理性看待AI培训课程,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。职能部门应加强对AI培训市场的监管,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。只有这样,AI技术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,为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。